控制篇
结核病控制有何策略?
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,怎样才能控制它呢?最有效办法就是是从根源上控制它,也就是从传染源入手。因此,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指导思想就是发现并治愈传染源。
日常结核病控制工作实践中,并没有达到像研究观察中所取得的优良效果,而是出现了不少治疗失败病例、耐药病例、复发病例和大量慢性传染源。经大范围调查,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坚持规律用药和完成预定的疗程。因此,只有解决患者不能坚持规律用药问题,才能充分发挥化学治疗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,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,提出了全面监督下的不住院化学化疗法,也就是患者的全程治疗均在就近的医疗中心进行,由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接受每一次的治疗用药(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,DOT),如果患者未按照预定的时间来接受治疗,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补治。
由于抗结核药异烟肼具有高效的早期杀菌作用,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具有特殊的灭菌作用,经一系列的研究,以这三种药物为基本药物的短程化疗方案研究成功,使化学疗法的传统疗程从18~24个月缩短至6个月。但由于短程化疗中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,如果中断治疗或者不规律用药,容易产生对异烟肼和(或)利福平的耐药性,特别是耐多药的产生,其后果极为严重。因此,采用短程疗法,尤其要强调的是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学疗法(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, Short-Course, DOTS)。
由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量实验证明DOTS的可行性,1995年,世界卫生组织把DOTS策略作为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,并提出DOTS五个基本要素:1.政府对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政治、财政和工作能力承诺。2.通过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。3.对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实施短程督导化疗。4.建立抗结核药物统一供应体系。5.建立结核病人报告、登记、管理和评价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