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础篇
被结核病夺走生命的名人
也许你会认为结核病与名人没有什么关系,但历史上却有许多名人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。例如: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1832年死于肺结核,波兰天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49年死于肺结核,俄国著名作家契科夫1904年死于肺结核,我国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鲁迅1936年死于肺结核,主演《乱世佳人》的英国著名影星1967年死于肺结核。
英国大诗人济慈曾经给肺结核起过一个绰号:“人类死亡的队长”,1820年寒冬,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在公共马车的露天座位上受了风寒,纠缠他已久的肺结核露出了狰狞面目。他回到住处后,脸色绯红,发着高热,咳出鲜红的血。曾是医生的济慈对朋友说:“我知道,这鲜红的血是动脉血……那一滴滴血是我的死刑判决书,我要死了。”济慈充满热情与诗意的生命在26岁时结束。他的挚友、举世闻名的英国诗人雪莱为他写下著名的长诗《阿多尼》哀悼他,而当时雪莱本人也已染上了肺结核。
济慈之死标志着工业革命后欧洲第一次肺结核发病高峰。19世纪以来,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患上了肺结核,并且因此英年早逝。其中包括肖邦、契诃夫、勃朗宁、史蒂文生、勃朗特姐妹、拜伦、劳伦斯以及中国的郁达夫、萧红、鲁迅…… 。
著名钢琴家肖邦,1810年生于波兰,正好赶上了欧洲结核病流行。他6岁开始学钢琴,17岁时已经是华沙的首席钢琴师和天才作曲家。他的作品有的充满激情,有的富含诗意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个性,对近现代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肖邦从25岁开始,反复受到结核病的摧残,他身体虚弱,咳嗽不断,还因罹患肺结核遭到排斥。 在1848年的一场演奏会接近尾声时,肖邦终因身体极度衰弱而倒下,他咳出的鲜血染红了琴键。肖邦的病情已十分严重,结核菌几乎彻底摧毁了他的肺,耗尽了他的体力,没多久他就完全卧床不起了。次年10月17日,肖邦在一长串的咳嗽声中离开了人世,那年他才39岁。
在18~19世纪的文艺作品中,艺术大师以他们特有的细腻和敏感,让我们体会了当年肺结核的猖獗。作品描绘了一个个痨病角色,受害者面色苍白、虚弱、不停地咳嗽,慢慢变得骨瘦如柴,咳血,最终撒手人寰。
英国诗人雪莱———尽管他曾向世人呼喊“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”,自己却未能看到人类战胜肺结核的春天。1936年10月19日,鲁迅先生病逝,死因也是肺结核。
在文豪们的笔下,一度把结核病与年轻、纯洁、热情、忧伤和才华联系起来。1852年小仲马的小说《茶花女》、1896年普契尼的歌剧《艺术家的生涯》中,女主角都死于肺痨。她们往往被描写为弱不禁风、说话声音轻慢飘逸、阵阵咳嗽、极易晕倒,疾病与她们受挫的爱情紧密交织。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,《红楼梦》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,也是一名肺结核病患者。她身体孱弱,娇喘吁吁,面色苍白,却两颊绯红,终因咳血过多、身体极度虚弱而死。文艺作品中有关结核病患者的描写,都是现实的真实写照。
结核病有着悠久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意大利和埃及。在我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,生前就是一个肺结核病患者。但结核病在我国大肆传播,夺走无数人的生命,则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事。由于当时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药物,每年死于结核病的超过138万人,死亡率独占鳌头。患了结核病几乎等于被判处了死刑,比现在的癌症更使人恐惧。“十痨九死”便是当年广为流传的用以形容肺结核病人的悲惨结局。鲁迅先生笔下的华老栓,为了给患结核病的儿子治病,不得不向刽子手买下那个血淋淋的“人血馒头”,明知是根无用的救命稻草,却仍然紧紧抓住,足以看出当年人们对结核病的无奈。